快捷入口
机器人应用扩围给力: 智能装备产业崛起

2015-01-08 18:20:13 | 来源:证券时报网 | 【阅读:321】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工业4.0的快速演进,正在倒逼越来越多的产业加入到自动化大军,进而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提供了丰沃土壤。业内预计,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格局,有望从此前仅在高端应用的“T”型模式转换为中端客户庞大的“O”型模式。在整个产业下游扩围的带动下,中国智能装备产业的市场空间有望扩大。

 

\



  从帅小伙到老大叔

 关于人力的短缺,不少行业都遭遇“切入之痛”。以物业服务行业为例,拥有物业资产的金隅股份就切实感觉到人力资本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原来我们看到物业公司的保安和工作人员都是帅小伙,但现在都变成‘大叔’看门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物业公司已经招不到人了。”公司总经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说。

 社科院相关人士分析说,招工难和招人贵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的重要表征。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逐渐登上工作舞台,他们并不乐意充当“重复性劳作”的主力军。招工难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并从东部沿海逐步扩展到内地再到西部,且从最开始的简单体力劳动领域逐步向相对更广的范围扩散。也就是说,新增劳动力实际上是在逐步减少。

 目前不少企业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办法是“机器换人”。以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道明光学为例,公司不少车间都大幅减少了用人量,在其树脂合成车间,6台大型树脂反应机器静静运转,却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在中控室盯着电脑,整个车间用工已经由此前的一班8人减至2人,日产合成树脂48吨,完全实现了自供。

 北京市计算机中心总工程师刘昕分析说,机器换人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而且差错率会大大下降,在中国制造没有完全转变为中国创造时,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巩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给予国内工业一个成长缓冲期,以便与其他国家在工业制造领域同台竞技。

 自动化与智能化正在成为不少企业生产线的理性选择,大量工业机器人开始在制造业的流水线上闪亮登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教授蔡鹤皋指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当前,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长、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这些必将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工业机器人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年销量或首超5万台

 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报告,当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18万台,其中在中国销售量约3.7万台。

 12月下旬举行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上,业内一致预期,今年我国机器人市场销量可能突破5万台,且在未来5年内市场增速有望保持在每年40%以上,机器人产业井喷之势已经可见。

 “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迫切。不管是欧洲的‘工业4.0’、美国的‘下一代机器人’,还是日本的‘机器人革命’,无不预示着全球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模式变革。”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

 在工业4.0背景下,业内对于机器人市场快速扩围预期的主要根据在于中国诸多产业自动化的提速。在此前中国传统工业企业中,只有汽车生产企业已经普遍应用工业机器人,有些工业如纺织服装行业中某些“柔性”工序仍必须由人工完成,工业机器人无法替代。但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本届产业大会上获悉,中国机器人下游应用开发正在提速,机器人产业扩围已经形成趋势。

 以广州数控的一款涂胶机器人为例,产品最大有效负荷高达8千克,运动半径达1379毫米,整个工作站柔性高,精度好,胶型均匀一致无飞溅;通过自动编程或者离线编程,可以完成复杂的三维立体空间的自动涂胶动作,不仅适用于汽车及车灯、车门等零部件,在家电等电子产品中也能进行自动涂胶。

 长江证券相关分析师指出,机器人产业行业景气度持续高企,随着下游产业应用的扩围,我国工业机器人格局或将完成从“T”型到“O”型的转变,亦即形成庞大的中端市场,从而带动中国整个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崛起。

  产业并购或成常态

 “虽然市场的扩围有利于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但是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从中获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相关人士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各地都在搞机器人产业,数量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小而散的,未来必将经过一轮轮的市场竞争,通过收购兼并优胜劣汰,逐渐形成大的龙头企业,因此,并购整合或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常态。

 由于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中国即便最大的机器人企业也与国际上机器人巨头在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目前进口品牌的外资机器人普遍以6轴或者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而我国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关键基础部件还依赖进口,这造成国产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竞争力。

 业内举例说,比如伺服电机,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相关生产商,要造机器人只能进口德国或日本的电机,无形中机器人成本提高很多。还有减速器,中国制造的相关产品在寿命、噪声、精度等多个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对于技术难题,曲道奎的意见是,优先发展有实力的机器人企业,然后通过到海外并购成熟技术和公司来达到机器人质量的提升。他表示,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发展企业比发展技术更重要。

 除了并购之外,业内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广东某机器人制造商表示,比如服务机器人企业,将受益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以及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成熟,而后者中国与国际是几乎同步的。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机械职业网官方微信(chinajxedu)。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