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入口
杨从银:从蓝领到金领

2013-08-19 17:45:54 | 来源:职业技能鉴定职教分中心 | 【阅读:321】


           文章来源:本报  作者: 本报记者/成吉昌 通讯员/陶金亚  发布时间: 2011年10月18日  
   编者按
      在中国职场,人们已习惯了用“领子”的颜色来划分不同的人群。
在一般人眼中,企业老总、高级知识分子拥有令人羡慕的“金领”这个称谓,而本文所报道的主人公杨从银由一名企业普通员工,成为令业界抢手的“金领”,其成长轨迹及心路历程值得业内人士探究。

前不久,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术培训指导中心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电线电缆制造工技能竞赛中,江苏宝胜集团拉线工杨从银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金属线缆职业技工总决赛的冠军,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殊荣。从普通一工人到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杨从银这位30岁开外,在线缆生产企业日复一日劳作10多年的普通员工,实现了从操作型工人到知识型工人,再到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华丽转身。
  从小徒工到技术能手
  1996年9月,血气方刚的杨从银步入宝胜集团与哈工大联合创办的成人教育学院电缆电气专业就读。通过两年多的刻苦钻研,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全部学业,毕业后分配到宝胜集团电缆制造事业部,被安排在串联线生产岗位当一名辅助工。
杨从银所在的部门有一位刘师傅,技艺水平很出色,对徒工的技术要求特别“苛刻”,大家都称呼他“牛”师傅。“牛”师傅具有良好操作技能,精通生产工艺,在串联线生产中再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在“牛”师傅身边,杨从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干一行,钻一行,勤业于精,技术制胜;看得最真切的是“牛”师傅潜心钻研,学以致用,攻克技术难关的那股“牛劲儿”。
潜移默化之中,杨从银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将来要像刘师傅那样,当一名串联线岗位的行家里手,成为工人中的“金领”。为了学习知识,了解工艺,掌握技能,杨从银起早贪黑虚心向同事讨教,晚上回家坚持自学生产工艺与操作原理,不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到一年时间,杨从银便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掌握了各项操作技能,而且因技艺娴熟被破格提升为串联线流水作业岗位的“挡班”。
然而杨从银并不以岗位领班一职自居,他继续超负荷勤学苦练,逐渐独挡一面掌握两条串联线设备操作,一人完成两人以上的工作量,并以独到的见解提出生产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让当班工人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操作技能,他将自己摸索的经验编写成操作手册,将生产设备的常见故障英文版翻译成中文,分发给每个操作人员;将容易引起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加以收集整理,打印封塑放置于设备操作台,供当班人员操作时借鉴。此时,杨从银从一个懵懂的学徒工成长为企业不可或缺的技术能手。
  推出“杨氏”操作法
  电线电缆是国民经济电力传输的主动脉。为了满足我国铁路运输和轨道交通领域高科技电缆替代进口的需要,“十一五”初期,宝胜集团在国内率先开发铁路信号电缆项目,从瑞士引进了大拉、中拉国际尖端电缆成套设备流水线。面对这套从未见过的“洋”设备,操作工首先必须精通外文说明书,掌握与老外交流的常用语言。
于是,从“洋”设备进厂安装开始,杨从银就全身心地投入外文学习与翻译工作。在设备调试期间,他全程跟踪外国专家,从材料选用到设备操作,再到产品质量检验,每一道程序在外国专家讲解后,他都要先行摸索一遍,遇到问题及时请教,直至完全弄懂为止。
为了尽快让这套“洋”设备投入生产,杨从银既要按照生产环节摸索操作程序,又要培训当班技术工人,确保整个系统配套运行。为此他一方面因人施教,一方面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编制出《皮泡皮三层共挤串联线操作规程》,使工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便于掌握,可操作性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被工人誉为“杨氏操作法”。如今这一操作法已被宝胜集团列为标准化操作法规。
串联线生产过程的“水电容”精确度控制,是影响内屏蔽铁路信号电缆质量的决定因素。国外水电容的控制水平一般为±1.2PF,而国内同行业的最好水平则在±1.5PF。“杨氏”操作法集国内外技术之长,打破国际操作常规,硬是将水电容的精确度控制在±0.8PF之间,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由原先的80%提高到95%以上,其产品不仅成为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而且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铁路信号电缆是铁道运行系统指挥机车行驶的重要标志,其产品质量的要求特别严格。产品试制初期,该电缆线的K1与E1、E2等参数值的精确度是制约产品质量的主要难题。对此,宝胜抽调研发人员、质量工程师和工艺技术员组成攻关小组联合“会诊”。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客户订单与日俱增,产品催货十分紧迫,然而上述参数攻关却进展缓慢。关键时刻,有人建议让杨从银试一试。面对领导和同事们的重托与信任,杨从银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尽快突破技术难关,白天他会同各班组技术人员一边操作一边探索,晚上回家对照资料认真研究。通过精心测算和比对,他纠正了工艺参数的差错,推进了这项工作的进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产品性能日趋稳定,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准。
  谢绝高诱惑甘当“挡班工”
  杨从银的“杨氏”操作法以及一系列攻关成果,使我国铁路信号电缆的制造技术获重大突破。
以往,国内生产屏蔽电缆的绝大多数厂家都采用国外发泡料。这种进口原材料性能稳定,对生产工艺适应性强。但由于受国外技术垄断,价格十分昂贵,供货时间没有保障,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缆产业的发展。而国产发泡料相对于进口货虽然价格便宜、采购便捷,核心问题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技术难控制,质量无法保障,因此国内只有很少厂家使用国产货。为了加快原料国产化进程,杨从银主动向领导请缨要求试制发泡料,并提供了成套资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试制报告,因此很快获批实施。
历时两个多月的连续运作和数以百计次的测试数据调整,他终于探索出高性能国产发泡料的生产规律,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要求毫不逊色,发泡料成本比同类进口产品低30%以上。
宝胜信号电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发泡料原材料的开发研制,为国产电缆替代进口,并在国家重点工程投放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国青藏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高铁等项目都采用了宝胜的高科技电缆。产品还大量出口美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被列为若干重点工程电力传输主动脉,从而使我国高科技电缆实现了由进口到出口的重大历史转折。
杨从银的技术功底和创新成果在业内被广泛流传。当前国内各行各业普遍出现用工荒,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有人感叹:“当前寻求一名高级技工比聘请硕士、博士生还难”。在如此背景下,技艺高超的杨从银自然成为同行业“猎手”的主攻目标。近年来,一些电线电缆制造企业的老总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杨从银,许诺的年薪和待遇不断攀升。然而杨从银的回答是:宝胜是我的技术根基所在,是宝胜这座大舞台造就了我,我甘愿在这方培育自己的沃土上奋斗一生,当一辈子“挡班工”。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机械职业网官方微信(chinajxedu)。
友荐云推荐